第五章:颤音练习 一.颤音与颤抖:在艺术性的歌唱中,歌唱者常常在每个音发出的时候故
意很均匀的加以颤动(Vibrato),以增加声音的美感。
从心理学上看,说话很激动的时候,声音是会颤动的;因之认为颤音是
“激动”的结果。是感情的产物。如果能配合演唱的感情而起伏变化,无疑会
大大增加歌音的表现力。 但是,初学者在呼吸控制能力欠佳的时候。往往不能发出正确的颤动。不
明白颤音是源于呼吸。发于情感。而是在发音时,故意抖动咽肌,或摆动舌
头,或收紧喉部,以造成“颤音”。结果只能养成一种毫无艺术价值的发抖
(Tremolo)。使听者浑身不自在。并且发音者往往自己还意识不到。甚至别
人给他提出还不肯承认。 二.颤音的种类:单就颤音来讲,大致可分为“音高”颤音。“音强(响
度)”颤音以及“和弦”颤音三种。 1.音高颤音:是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即颤动时,在一个固有的音高(频
率)附近上下摆动。如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在弦上面移
动。歌唱高音时甚至在一个音之间摆动等。 2.音强颤音:可以假象---如果能按一定的节奏,开大和关小音响设备的
音量开关,即可产生此种效果。在演唱时也会出现。 3.和弦颤音:这种颤音,在同时拉提琴的两根弦,或者合唱队练习两个音
的和声时,就会出现。 以上三种颤音(严格的说都有响度上的变化,只相对而言)。在演唱时,
主要是前两种。第三种不用。但它却会增加合唱和合奏作品的美感。 三.颤音的练习:既然颤音是“源于呼吸”和“发于情感”。那么在练习
颤音前,就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较好的呼吸控制能力。并且有饱满的热情
才行. 颤音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本人以为,既有呼吸支点的颤动,又有喉部
的动作,两者结合,并有兴奋的情感的参与而产生的颤动叫做“颤音”;仅有
喉部的动作而产生的颤动叫“颤抖”,要避免。 歌曲的颤音频率每秒约6次。戏曲(如京剧的老生)的颤音,要慢一些。 我认为,颤音的练习应从“连音”开始。音程从“有意识”到“无意
识”。就是说,先练习1--3两个音的连音。在发音位置,呼吸控制等发音方法
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有慢而快直到6次/秒。然后再缩小至半音程。最后是
“无音程”的颤动。就算成功, 颤音除增加唱音的美感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借助颤音掌握
节奏和时值。实践证明,同一首歌,以相同的速度,由不同的(训练有素)演
唱者演唱。每小节颤动的次数,并不因人而异。有些合唱指挥不让合唱队使用
颤音。说是避免“颤音的频率不同”而造成混乱。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况
且,颤音的习惯一旦养成,想要不颤动,相当困难)。看一下交响乐队的小提
琴声部。几十把小提琴一起“揉弦”,是非常的整齐一致的。并没有“乱
揉”。可见颤音又是训练有素的艺术者的艺术产物。是“有章法”的随意。
一句话:发生在喉部,感觉在腹部,是颤音;发生在喉部,感觉在喉部,则是
颤抖。
|
|
【本文网址】http://3721diy.com/data/xxpclub/info/view_info.asp?id=483198
|
|
|
【声明】3721建站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