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乡土之情
——品读《慈溪乡情》
张巧慧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形式,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淫与水墨文化的交融,使每一个中国人情不自禁地在笔墨纸砚中久久沉迷,这堪称文化情结;“离家二十里,思亲二十年”,每一个人,无论男人女人,到一定的阶段,都会对出生的故土滋生一份特殊的感情,故土中有着每一个华夏子孙不绝的根系,这便是故土情结。当这两种情结纠缠在一起糅合在一起时,便有了我手边的这套《慈溪乡情》组画。
《慈溪乡情》是慈溪籍画家房企遐先生最近创作的组画。本着一片赤子之心,房先生在画了欧洲画了泰宁之后,终于忍不住把目光定格在家乡慈溪。房先生意欲画一整套慈溪风情50幅左右,全面地反映家乡的人文景观与旧貌新颜。日前已创作完成观海卫系列“卫城新曲”、“鸣鹤古韵”、“瑞雪五磊寺”、“沈师桥怀古”等十幅作品,并由中国美术学院孔仲起教授题词。12月初,该组画将由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慈溪市观海卫镇人民政府、慈溪市邮政局编辑成贺年邮资明信片,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唐人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纪》中说:“江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三吴之迹,八绝之名,逸少右军,长康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的确,江南的清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才子佳人,房企遐先生便是其中一风流人物。房先生师承陆一飞、孔仲起,又得到何水法先生等名师指导。十多年来,云游四处,在名山大川的陶冶和异国风情的滋润下,他先师名人,后师造化,笔触愈加沉着,愈加成熟。《慈溪乡情》的十幅作品,始终带着雨霖霖的清雅,所不同的是以往的江南总是带着一种无法排遣的忧郁,而房先生的组画更关注江南小镇新的生命力。其力健有锋的线形,石桥石岸的暖褚皴擦,水天一色的青灰色渍染,以及富有现代感的造型和构图,无一不体现出一个具有成熟风格面貌的艺术家把握画面的能力。应该说水乡题材的画面材料,并不是赏玩笔墨的最佳载体,然房先生用一枝墨笔,追寻家乡富有情调的角落,构成一幅幅或浓或淡、或古风或今味的画面。“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在这些情趣盎然的画面中,我们不仅欣赏了笔墨的无限趣味,也深深体会着一个本土画家对乡土的挚情。
最喜爱的是《世南故里白鹭飞》,画中青山澹澹烟波渺渺,一行白鹭正斜斜地从这边林梢飞往辽阔的彼岸,白鹭展翅飞翔,姿态各异,把青绿的村野留在脚下,仿佛正向着一个方向一个高度振翅,心头自然而然涌上半截诗句“寒烟澹澹起,白鸟悠悠飞”,那么美而和谐的画面让人神往。最别出心裁的是,整幅画没有出现任何现代雕琢的痕迹,甚至没有出现故居标志性的景物,只在题词中书写出这寂寂杜湖深处,这芳草依依之地,是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故宅之处。我是访过虞世南故居的,只是一块石碑一幅对联万竿斜竹而已。房先生在创作之初曾与我通过电话,提起要画一画虞世南故居,当时以为必定会以青竹喻其高洁,以碑文示其身份。及至看到这幅画,才领悟房先生构思之妙。其删尽了世俗的一切繁杂表象,至清、至醇、至平、至和,没有火气、燥气、霸气,淡而高远的意境让人作无限遐想,读画人凭借一抹江南的氤氲和一行振翅高飞的白鹭体会先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情操。“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创作的高层次,这正与白石老人《十里蛙声出清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白洋湖畔》是自然景观的一个代表。“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轻舟短棹,帆樯出没。近处细笔轻点,点出杨柳湖岸,远处墨重笔酣,泼出青山如黛。一种鱼米之乡的氛围轻轻盈盈地自画面流泻而出,仿佛有一支渔歌正轻吟慢唱,打动了内心极其宁静的一隅,让人对慈溪对观海卫渐渐“想入非非”,神往不已。
《卫城新曲》则是房企遐先生在“出走欧洲”系列画之后的又一极具个人风格的画作,他自由地把水墨画技法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光感融合在一起,独辟蹊径,用自己的努力提供了水墨画多元发展的一种可能。近处的白墙黑瓦用浓墨重笔,是传统的技法与古老人文景观的统一;远处淡淡勾勒的新房别墅与一轮喷薄的红日则融合了西方构图的层次感和色彩技法。整个画面沉静中蕴含热情,热情中不乏沉稳。这既是房先生水墨技法的探索之路,也彰显着慈溪观海卫经济发展的蓬勃气象。
一种立足现代审美潮流的民族审美情怀的酝酿,一种脚踏中西文化交流现实的刻意经营与畅意书写,富有创造性的水墨精神充满了独特的美感气息。《慈溪乡情》是一组好画。
一种对乡土无限的缱绻,一种对新生活热度的蒸腾,江南水乡迷蒙的烟雾寄托着无数赤子的眷恋之情。《慈溪乡情》又似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慈溪乡情》是水墨精神与故乡情结的完美结晶,诠释了一个诗意的江南,一个新意的江南,一个永远的江南,值得一看。
2006.11.16
房企遐中国画作品 《慈溪乡情》 瑞雪五磊寺 69x99cm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