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他招用家乡外出打工人员,在沿海地区办起了加工厂。3年前,他应父老乡亲之邀,把加搬回位于内地的家乡。他就是利川市南坪乡五谷村的李仕财。
5月8日,在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的一羊毛衫加工车间,记者见到了李仕财。
今年39岁的李仕财,在江苏、上海等地打工多年。2004年,他瞄准服装加工业,在江苏投资20余万元办起了羊毛衫加工厂。2005年初,厂里的几名熟练工人回家过春节后一直没回厂上班,李仕财便打电话询问。不料,工人们却向他诉起苦来。原来,他们外出打工多年,家里的老人得不到照顾,小孩的教育受到影响,田地也因缺少劳动力而荒芜。他们告诉李仕财,出门在外,虽然挣了一些钱,但生活成本高,加之照顾不到家庭,算不得细账。于是,他们决定不再外出打工。有的还说,要是他能把厂办到当地就好了。
听完工人们的讲述,李仕财思忖着,既然他们走不开,那我为什么不把工厂搬回家乡,方便他们就近打工呢?很快,李仕财将针织设备搬回了利川。
当问及为什么那么快决定回乡办厂时,李仕财道出了个中缘由:“理由很简单,既然乡亲们有这种需求,那我就回乡办厂,既能解决他们的难处,又能了却我落叶归根的心愿。”他告诉记者,现在厂里的工人几乎都是为了照顾家庭而留在当地就近打工的。
李仕财返乡办厂之初,利川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工厂不仅自主招生培训工人,还被定为全市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基地,采取培训、实习、安置一体化的模式,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就近就业。经过培训后进入工厂的人员日渐增多,工厂原有的设备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2006年,李仕财又购进了近百台针织设备。但由于受场地限制,部分熟练工人干脆将设备借回家,在家计件生产,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人。现在,厂里经常派人前往工人比较集中的柏杨、凉雾等乡镇,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质量跟踪服务。目前,该加工厂常年用工9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人。
李仕财告诉记者,在用工方面,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帮了他的大忙。市里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帮他培训了很大一部分针织熟练工人,解决了厂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有了工人,生产量上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滞后问题。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李仕财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正在寻求合作伙伴,等“两路”(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通了以后,扩大加工厂的规模,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就近就业。
为返乡创业储备人力资源
随着“两路”的修通、沿海产业转移等机遇的到来,不少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作为劳动就业部门,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就是要及时、合理地为返乡创业培训、储备各类人力资源。”5月8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利川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卓勇时,他如是说。
据卓勇介绍,在支持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方面,利川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初见成效。李仕财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证。东城街道办事处劳动和社会服务保障中心以李仕财提供的约30万元机械设备为依托,以市就业训练中心为依靠,实行常年培训+实习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培训工作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学员培训一个月后,直接进入实习阶段。在实习期间,劳保中心根据学员掌握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给予一定的补贴。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想外出而又受一定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外出人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学员培训期间的负担问题。目前,这种以创业带培训+实习促就业的模式,正在全市推开。
卓勇还说,利川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已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扶持返乡创业。他们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一批企业急需人才,多方协调为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担保,加大对创业者使用下岗失业人员的补贴力度,大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通过这些措施的大力实施,利川1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增强了创业信心。随着企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一大批人实现稳定就业。